“環保五步法”督查來襲,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!
環保部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,“到6月底,各地核查上報的‘散亂污’企業達到了17.6萬家,9月底,要求不能進行升級改造的企業一律要進行取締關閉。到了冬季如果發現這類問題,不但要嚴格處理企業,也要追責地方政府。通過強化督查,希望能解決大氣污染治理中的頑疾。 ”
“如果史上最嚴‘環保法’規定的幾樣武器都沒有使用過,又怎么算是‘環保法’落地?”田為勇稱,過去,環保執法只有罰款一種手段,現在,四個配套辦法賦予了環保部門更多強制的權力。田為勇表示,將繼續加大力度,促使基層執法取得實效。
所謂的“五步法”,即督查、交辦、巡查、約談、專項督察的一套“組合拳”。
具體而言:
第一步:督查,即督查人員到現場發現問題。
第二步:交辦,涉及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問題,由環保部將給當地政府發文件正式交辦,即“記上了賬、掛上了單”。
第三步:巡查,環保部各司局派人巡查各地政府“掛的單”是否完成,進度如何?
第四步:約談,若巡查中發現治理進度緩慢、整改不力,環保部將約談地方政府有關領導。約談后,環保部還將再派人“回頭看”。
第五步:專項督察,對于仍然“無動于衷”的地方,還將啟動“機動式”“點穴式”的中央專項督察,追責到人,以保證問題得到全面解決。
企業關停的原因分以下五種:
1、政策性關停。
征收方以一個任務或者命令式的政策關停企業,是帶有政策導向性的。針對的是一個省或市的范圍內所推行的整體工作,政策性關??赡軙霈F大范圍內的關?;蛘吣骋活惥哂泄餐卣鞯钠髽I被關停。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、浙江的“三改一拆”等都是政策性的關停。
2、環保性關停。
環保性關停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概率逐漸變高,因為禁養措施和環保力度加大,一些帶有污染性的中小型行業都在進行關閉關停,特別在江浙滬地區尤為常見。污染行業的關閉關停是大勢所趨,企業主要對這方面有充分認識。
3、產業性關停。
像上海的“198工業用地減量化”和“五違必治”,這兩項政策主要是對一些工業上能耗大、污染大并且經濟貢獻比較低的工業場地進行關停和騰退。這是繼續發展必然會遇到的選擇性問題。
4、用地性關停。
用地性關停主要是企業可能涉嫌違法用地的情況,這種性質的關停就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被拆遷的結果。很多企業在實踐中改變了集體土地的用途,農用地或者養殖地卻被用于了工業建設,被相關部門認定為違法用地進行拆除。
5、處罰性關停。
企業關停最后一般都會落實到處罰和強制行為上。處罰性關停是指企業存在消防、安全、環評等不達標的情況,為了達到處罰的目的,征收方會采取一些關停手段。
有這么多情況都會使企業面臨被關停的風險,當面臨關停的時候,企業要思考哪些事情呢?
一、了解關停的相關政策
了解政策的大趨勢是什么,才能更好地維護權益和發展;明白作出關停的的行政主體是誰,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下一步的復議或者起訴;知道補償政策是怎樣的,才能游刃有余地和征收方談補償;對關停周期的安排了如指掌,才知道應該如何確切計算停產停業損失等。除此之外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》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看,沒有規定企業必須全部直接關閉關停,有的時候還會實施限電限產、罰款、實行停業整頓或實行一次性關停關閉,這方面存在著法律的遞進關系,這是關于企業關停的具體實施程序。
二、如果沒有到期關停,會有什么后果?
如果企業由于主客觀原因沒有按照征收方的指示到期關停,由于關停具有強制性,征收方就可能會采取一些處罰措施和強制手段。輕則罰款,責令停產停業強制關停,重則被吊銷營業執照和許可證,甚至還會出現暴力執法、暴力拆除等,這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遇到過的。
企業關停的后續措施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界定,所以企業主遇到關停會六神無主。整改后能不能重新申請許可證和營業執照,關閉關停后能不能重新營業?重新營業的標準是什么?關停后的資產如何處理?補償怎么計算?
三、損失額度統計或評估以及可否滿足轉產要求
要求相關部門賠償損失的數額一定要結合實際,做到心里有數。不少企業在被關停以后,為了繼續生存下去往往會采取一些措施進行轉產。要把賠償的數額和企業下一步發展結合起來。
我們對被關停企業維護權益的路徑有以下建議:
一、向關停主管部門陳述企業自身情況,包括損失,企業發展前景,企業關停后續安排爭取政策扶持。
二、向企業產業發展主管部門反饋情況,積極爭取產業導向政策和資金。
三、對關停行為要求其上級機關進行復議審查或進行司法審查。
四、對企業的改造升級進行預訂方案設計。
五、協調征收相關部門積極談判。